您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3/6/21 22:39:29浏览量:

6月19日至20日,2023年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把握发展规律,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教育优质均衡,支撑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先手棋和重要抓手,全面优化优质资源供给服务,支撑教育重大改革任务实施、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平台累计浏览量达260亿次,访客量超19.2亿人次,访问用户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会议要求,要坚定信心,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交流。要以教育数据资源为要素,加强和夯实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优秀案例。要以健全管理机制为牵引,开放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国际化。


会上,吴岩宣布成立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怀进鹏为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科大讯飞做交流发言。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负责人参加会议。湖北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部分省属高校代表和企业代表列席会议。


以下为交流发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2018年宁夏获批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今年4月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教育部专家组指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形成了在全国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果"。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全省域推进、全学段部署、全要素保障,同时开展4个国家级试点。经过努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学校200M互联网接入、在线互动教室建设、数字校园、数字教学设备、教师数字素养测训"六个全覆盖"。


一、建立新机制,形成了多方协同共建的凝聚力


宁夏先后建立了10多项机制。


一是部区共建。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共同成立了领导小组,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二是专家帮建。教育部协调全国知名专家团队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三是部门联建。自治区教育、发改、财政等14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动发力。


四是引企合建。引进阿里、腾讯、电信等5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一体创建。创新UGBS一体化新型合作模式,政府搭台铺路、高校科研引领、企业技术支持、学校实践应用。宁夏先后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国际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会议、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交流发言,分享了做法和成效。


二、开辟新通道,延伸了优质资源共享的牵引力


宁夏加快建设"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打牢教育数字化底座。


一是打造"一朵云",破解资源建用壁垒。坚持"六个统一",2015年以省为单位建成宁夏教育云平台,2022年全面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云平台累计访问量200多亿人次。


二是联通"一张网",实现校际高速互联。建设5G、WiFi6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自治区所有学校终端的高速互联互通,互联网200M以上宽带接入率100%、无线网络覆盖率89.6%。


三是普及"一块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成数字化教室2.9万间、在线课堂教室4600间,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和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


三、探索新模式,激发了各级教育教学的创新力


宁夏坚持应用为王,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


一是普及教学新范式。打造100堂网络思政精品课,推进"三个课堂"普及应用,组建7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开通1600个课程社区。


二是创新课堂新模式。在中小学校创设全场景的智慧课堂,在职业院校打造虚实融合的智慧课堂,在高等学校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智慧课堂。


三是催生学习新形式。建成了11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四是探索评价新方式。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师评价,围绕学生成长全过程、发展全要素开展多元评价。宁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五,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四、适应新变革,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力


宁夏着力培养适应新技术变革的新时代教师。


一是开设专业课程。在师范专业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累计培养复合型师范生6000多名。


二是编写地方教材。编写编印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未来》《"互联网+教育"读本》。


三是深化智能研修。建设自治区中小学智慧教学研究中心和10个市县智能研修中心,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提升平台。


五、构建新体系,发挥了教育数字治理的驱动力


宁夏推动教育治理从"人治"向"人数共治"转变。


一是建立数字治理标准体系。出台了智慧校园等8个建设规范,制定了学校画像等3项技术标准。


二是大力推进标杆校园建设。推动县县达标,建成8个示范县,培育198所标杆校。


三是创新教育数据资源应用。汇聚近20年来教育数据,形成数字地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是提升数字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教育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入学转学等100多个服务事项"线上办、马上办、掌上办"。


下一步,宁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着力打造"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升级版,在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宁夏力量。


湖南省长沙市:以数字化提升综合素质评价水平


长沙市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破除评价"指标细化难、数据采集难、多元评价难、结果应用难"等问题,智慧赋能治理"五唯"痼疾。该研究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大数据收集模块


一是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形成可量化的育人模块。积极参加教育部开展的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完善了由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27项实证材料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则由学校个性化设计,并同步构建与之适应的校本课程,确保每个指标有支撑、能考察、可量化。


二是设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形成多样化的采集模块。设立思想品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一部分为定性指标,学业水平、体质健康等主要为定量指标,在"人人通空间"分别设计不同的采集模块,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成长,汇聚成长大数据。


三是设置等级评价+综合评语,形成可视化的数字画像。评价结果分为总体评价和综合评语,总体评价结果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呈现,并明确各维度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成长大数据建模提供依据;综合评语则对学生某一阶段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自动生成学期档案和毕业档案,形成可视化的数字画像。


二、以"人人通空间"为纽带,汇聚过程性成长大数据


一是智能汇聚已有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开发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和"人人通空间",联通在线学习和体质健康监测等28个系统,实现单点登录、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学生基础信息等关键数据,自动汇聚到管理平台,减轻了师生负担。


二是智能采集过程性数据,确保真实可靠。以"人人通空间"为纽带,集成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评价等各项应用和资源平台,伴随式采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体育运动、在线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场景的大数据。学生到认定的公益场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长、次数、机构评价等数据可同步共享到"人人通空间"。


三是智能遴选实证材料,形成个性档案。"人人通空间"运用模板化开展写实记录,目前累计上传实证材料1.34亿份,统一存放全市"政务云",保障数据安全和上传通畅。学期结束,通过自动遴选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


三、构建评价分析模型,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一是建立过程性评价模型,规范评价程序。明确小学和高中按"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综合评定-材料使用"、初中按"写实记录-整理遴选-自评互评-抽样评价-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综合评定-材料使用"等程序,规范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确保了常态化实施。


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模型,保障客观公正。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开展多元评价:学生整理遴选实证材料形成档案,完成自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个学校进行抽样测评,确定学校综合素质5个维度评定等级的比例;学校组织班级评定小组按抽样测评确定的等级比例,对全校毕业生进行综合评定,确保了校际之间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是建立智能分析模型,突出数据举证。为全面、精准掌握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状况,先后构建了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智能分析模型,运用雷达图、饼状图、柱形图等呈现方式,动态分析、直观展示学生成长历程,建立K12成长档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四是建立结果运用模型,发挥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引导作用,指导师生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将其作为指导学生成长、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建立"中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中招录取模型,打破了传统以"学业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


未来,长沙市将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应用,使其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抢抓数字化新机遇  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战略部署。怀进鹏部长要求职业教育数字化"成熟先上、分步实施、持续完善",明确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原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世界领先、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抢抓数字化新机遇,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数字化+制造业",展现服务"制造强国"新作为


深圳市提出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面临"制造强国"职教何为?我们的答案是聚焦数字化对制造业的赋能价值,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适应性。


一是推动专业内涵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科技龙头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增设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专业方向,强化多技术整合、多技能复合。


二是推动课程体系转型。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将数字素养、人工智能纳入通识教育,推动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纳入课程教育。


三是赋能实训环境升级。改造、建设101个理实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打造"虚拟互动+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岗位体验"等实训场景。


二、聚焦"数字化+国产化",体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新担当


近年来,华为等企业在国产软件、国产装备、国产材料方面取得新突破。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程。


一是将数字技术转化为课程资源。华为先后推出了5G、鸿蒙、欧拉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学校与华为共建IASC支持中心,第一时间转化为课程资源,着力培养适应国产化需求的产业人才。


二是将先进设备转化为实训条件。联合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建以国产装备、国产材料为主要特色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及时将国产装备、国产软件转化为实训条件,面向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培训。


三是服务国产装备技术熟化。积极为企业的国产化产品提供研发中试、工艺验证、融合应用等服务,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三、聚焦"数字化+新生态",塑造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新形象


目前,社会上仍有"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需要用"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华丽转身"。


一是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华为、腾讯、大疆等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教师数字化能力模型和学生数字化素养框架,着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二是全面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融入智能学伴等智能系统,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强化针对性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三是全面推动职业教育转型。积极推动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高地",在大湾区乃至全国作出示范引领,助推职业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四、聚焦"数字化+国际化",打造职业教育全球化发展新高地


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进而形成"东有中国深圳,西有德国波恩"格局的重要途径。


一是搭建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建好现有的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等平台,全力推进教科文组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创新中心落地建设。


二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创办国际期刊,研制推广"深圳协议",依托设立的9个职业教育海外培训中心和数字化国际合作网络,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等"中国标准"。


三是推动"实训到深圳"。与华为、大疆、腾讯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吸引欧洲、港澳等地境外学生来深圳留学、实训,形成"留学到中国""实训到深圳"的品牌效应。新机遇,新使命。站在职业本科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抢抓机遇,以"数字化"引领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样板!


清华大学:以数字化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将推进数字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清华大学搭建了"两个平台",分别是汇聚全球1亿学习者的学堂在线平台,和汇聚世界六大洲顶尖高校的交流平台——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清华大学以"两个平台"为载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并努力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首先,向大家汇报学堂在线平台的建设情况。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我国首个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学堂在线上线课程6790门,注册学习者达1.14亿,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学习者规模第二大的慕课平台。2022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首批上线的课程中包含3500余门学堂在线课程,300多门清华大学好课。学堂在线还主持研发了平台的研究生教育板块。


清华大学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清华大学在2020年4月发布了学堂在线国际版,积极应对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学堂在线国际版通过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语言版本共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811门在线课程,吸引了全球超63万人选课学习。


学堂在线积极通过数字教育技术创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016年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目前已覆盖中国高校超过1500所,月活跃用户超过2700万。雨课堂实现了无感式、伴随式的教学大数据采集,促进了智慧教学的大面积普及。疫情期间,创新的雨课堂"克隆班"实现了大学之间课堂的便捷共享,因此获得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年度技术创新大奖。


接下来,向大家汇报国际交流平台——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的建设情况。


2020年12月,在教育部指导下,清华大学携手来自6大洲14个国家的17所大学与3家在线教育机构,共同创立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联盟成立以来主办了三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吸引了全球超千万学习者,凝聚了发展共识,为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在去年大会上,联盟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教育部牵头统筹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梳理了世界五大洲52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战略举措,开创性地研制和发布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引领了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联盟高校纷纷开展国际教学合作,共享实时同步课堂。截至目前,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现了学分互认。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合作平台"的指示,2021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依托联盟,围绕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开启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730万人次。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全球发展倡议的中国视角"课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展开讨论,呼吁当代全球青年共同携手助力全球发展,1720万人次学习者参加了学习。推出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挑战赛,创新学生实践和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的能力。


联盟也吸引了更多国家的关注和参与。2022年学堂在线携手36所中国知名高校,与印尼双向共享了近150门高质量慕课资源。目前,我们正在雅加达与十余所中国和印尼高校共同举办"数字化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研讨会,继续推动数字教育出海印尼。


过去十年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教育数字化是一把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展望未来,清华大学期待与全国高校一道推进教育数字化,在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的同时,把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引进来",让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课程和数字化发展经验"走出去";持续加强与全球高校的沟通交流及数字教育开放合作,切实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华中师范大学:数据驱动  融合创新  全面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华中师范大学全面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数据驱动、融合创新"为目标,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协同发展新格局,以"数字华师"建设统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华师路径",正在形成"华师经验"。


一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新体系。


2011年起学校就围绕"八个维度"重构信息时代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近年来,学校在全面深化特等奖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1. 构建云端一体化智慧教学环境,自主研发智能教学平台"小雅",开设线上课程空间5.5万个,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220余万个,累计用户超过15万人,为备、教、学、测、评、督、管提供全场景支持;


2. 学校积极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小雅"平台的深度应用,设计400余个数据观测点,动态采集教学过程数据、实时构建学情精准画像,形成数据驱动的翻转课堂、"1+M+N"协同课堂、元宇宙课堂等教学新模式;


3. 建设国内领先的教师教育智能实训平台,助力卓越数字教师培养;


4. 研发智能督导系统,构建教师教学画像,助力精准教研和教师培训。


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涌现出丁茜、田媛等一大批数字化"金师""金课",继续传承发展数字化创新教学"华师模式"。


二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打造支撑数字化转型的科学研究新高地。


早在2004年,学校就超前识变,积极布局教育信息技术交叉研究新方向,并逐步形成有组织科研的新范式。2020年,学校成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建制整合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高端智库、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全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科研新高地。


1. 作为国家智库,牵头研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等多项国家规划,连续9年发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年度报告》,连续3年开展师生数字素养大规模测评;


2. 作为国家平台,积极开创教育信息科学研究新领域,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首个重大项目,在该领域立项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


3. 作为师范大学,推动构建UGBS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宁夏"互联网+教育"国家示范区和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承接武汉市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任务,先后在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地开展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试点,全面支撑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会服务数字化,学校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入选中国"十大教育服务类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学校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构建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平台为关键要素的教育数字化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科教融合发展的"华师特色"。


三是以"数字华师"建设为统领,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早在2006年,学校就确定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一张表、一张网、一站式"为抓手,开启管理服务变革。近年来,学校以数据治理为突破口,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建设数字孪生校园实现对校园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和智能管控,构建智慧运行中心,打造教学、科研等20多个主要业务域的数字驾驶舱,实现更加精准的学校管理;构建"互联网+校务"平台,集成移动端200多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机自办",有效提升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人性化。


学校始终坚持数据与机制双驱动,充分发挥数据预测分析功能和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合力,推进资源重组和流程再造,成功探索了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华师路径"。面向未来,华中师范大学将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继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不迟疑、不懈怠,以数字化赋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谱写新篇章、贡献华师力量。




科大讯飞:《AI赋能 数智融合——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1. 人工智能持续突破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依托AI技术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3个关键点:能对信息做采集,能对学情做分析,能对学习做推荐。基于多语种语音识别、图文识别以及常识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核心技术,能够实现多角度学习数据采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可以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给出最恰当的学习路径。而以上核心技术,科大讯飞连续多年占据国际榜首。以知识图谱技术为例,2022年,在世界顶级人工智能挑战赛OGB(Open Graph Benchmark)知识图谱榜单中获第一名。此外,常识推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超越人类。这些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为更深层次的数字教育提供可能。


2. 人工智能助力减负增效成效显著


在日常教学场景中,不仅能对理科进行精准化学情分析和智能化学习推荐,对于文科诸如作文也能通过智能批改针对字词句及语言表达等给予评价和意见。这些成果都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专项研究课题通过对95所深度合作学校、735个班级、35740名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单知识点练习量降低50%,作业时间减少32%,课外活动时间增加50%,学习焦虑下降,学习兴趣获得提升。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提升学业能力的同时,持续助力五育并举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减负增效提升学业能力,也可以助力实现五育并举。比如,智慧体育,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可以支持田径、体能等20多项运动结果精准判断,更关键的是过程性数据的自动分析,可以为孩子的体育训练提供指导,从而提升体测优秀率,提高运动兴趣。在心理健康领域,对抑郁症和心理情况的全量排查,以及专业心理教师不足等问题,人工智能都可以提供助力。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早在2017年就已经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此外还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AI多模态抑郁症筛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智慧心育解决方案,涵盖学业焦虑、人际关系、校园欺凌、亲子关系等典型压力场景,助力精准化主动干预和拟人化互动减压。


4. 认知大模型将深度赋能因材施教和五育并举


当前,伴随认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阶跃和快速进化,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全新热潮。此次通用人工智能从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及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和多模态能力这7个维度,带来信息分发获取、内容生产、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的革命。这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模型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常规专业性工作将越来越多地被取代,灵感和创意将愈发重要。


依托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于5月6日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6月9日升级到1.5版本,其中数学能力和中文文本生成超过ChatGPT,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


5月20日全国科技周期间,星火大模型被遴选为唯一的认知大模型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进行演示,得到领导们的高度评价。


基于自主可控的技术和硬件集成,以及科大讯飞近20年深耕教育领域积累的经验,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深度赋能因材施教和五育并举。


在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与教育垂直场景的深度融合下,精准教学、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测评与评价等方面都将带来新的体验,比如在教师备授课、作文批阅,以及学生语言学习、心理健康监测等常见场景;在高考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等主客观题的作答测试中,星火也有不俗的表现。未来,科大讯飞将持续聚焦技术突破和教与学场景应用,加快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智慧涌现,助力更深层次的数字教育。


最后,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大讯飞表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想象力、创造力、同理心”。


为助力发掘和培养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军人才,6月9日,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高校AI星火营,首批合作23所全国重点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指导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创新应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


未来不是属于AI,而是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必将因解决人类刚需而载入史册,而教育需要培养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类,期待携手共进。


协会简介|新闻中心|通知公告|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湖北省专修学院联席会议 技术支持:武汉良师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园横路7号 联系电话:027-87990380

鄂ICP备2022005298号-8